包揽国际国内大奖!一起聆听平塘大桥背后的建设故事~

信息来源 :  贵州桥梁集团 作者 : 陈龙英 发布时间 :  1090次阅读

近日,中国建筑业协会2023年度行业技术创新暨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(国家优质工程)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,贵州桥梁集团承建的平塘大桥被授予鲁班金像奖。

640.png

提起平塘大桥,你会想到什么呢?是夜宿星空下,朝起彩云间的“天空之桥”、是鲁班“小金人”、是“十大最美桥梁”、是世界“最高混凝土桥塔”、是耗资15亿,还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唯一实现包揽三大国际奖项的国内桥梁项目?

今天,咱们看点新鲜的,一起来瞧瞧平塘大桥背后的故事。

汗水,“桥”见成长

从职场小白到项目负责人,他是工程质量的“守护者”。2016年的7月,大巴车一路颠簸载着刚从学校毕业的邱赛文驶向深山峡谷——平塘大桥项目,面对酷热的天气,项目刚进场还没有通水,白天顶着烈日,被汗水打湿衣裳,又黏又脏还不能冲洗,刚踏入职场的邱赛文心里也不免有些忐忑,那时的他还不知道真正的困难还在后面……

640 (1).png

主墩孔桩标准化施工

邱赛文所在工区负责施工的15#主塔塔高320米,仅15#主塔的桩基就是由24根大直径桩基组成的群桩基础,他刚到工地桩基就开始开挖,整个开挖过程历时81天,他就在那里守了81天。从第一次下到40m深的孔桩进行验孔,到第一次爬到塔吊顶检查,从白夜两班倒的守着浇混凝土、守着吊装再到一次又一次的爬内爬梯到塔顶检查拉索,这一学就是三年多。他说“知道自己笨,所以一定要比别人更努力些来将勤补拙。”

640 (1).jpg

邱赛文在从试着做、亲自做、独立做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笃定,在负责平塘特大桥现场施工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9个实用新型专利、1个部级工法、2个企业级优秀工法等多项技术成果,现在的他已成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,并在今年荣获“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”。

创新,“桥”见匠心

2017年6月,平塘特大桥即将进入墩柱实心段施工,面对116米的高空、C50高标号混凝土、30多度的高温、2200方大体积混凝土,几个超出规范、超出认识的不利因素同时出现,怎样控制好高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,在经过团队成员积极献言献策后,平塘大桥项目总工王骞决定研发新型的保温模板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640 (2).png640 (3).png

建设中的平塘大桥

为了研发适应项目使用的保温模板,王骞多次到保温材料生产厂家进行考察比选,材料选定后,由于市场上没有现成的加工厂家和设备又成为一大难题,通过四处走访时无意中发现一家木门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,正好能解决保温模板加工的需求。当即就在那里定制的样品,第二天就取了样品回项目做实验。实验效果十分满意。记得取样品回项目的时候,王骞提着八块约60斤重样品,走了一公里的厂区路,然后打车、坐高铁、坐小巴、坐大巴、坐项目出来买菜的皮卡,通过六种方式,五次转乘才到项目,到项目时手上和脚上被模板的轮角划了5、6道擦痕,同事们都开笑话说:你一个总工怎么和工人抢工作,抢工作就算了,还没做好,都留“工伤”了。

640 (2).jpg

王骞工作照片

过程很艰辛,结果很完美。团队研发的保温模板不但获得专利,也被推广到大小井、云雾、花江北盘江等世界级特大桥工程中,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
640 (4).png

团队照片

敬业,“桥”见奉献

在平塘大桥建设期间,你总能见到一个皮肤黝黑,不停奔忙在施工现场的身影,他就是平罗12标的项目副经理李忠贤,平塘大桥桥位地势陡峭、高差大、场地狭窄,作难度大效率低,无法有效控制主塔施工工期。为了克服这些困难,他兢兢业业,一心扑在工作上,做到早上班,晚下班,有时甚至是废寝忘食,日夜苦干,直至把工作做完做好。

工作中,他带徒弟是绝对“不留情面”。“问题在现场,答案就会在现场,坐在办公室是想不出来的!”无论天热、下雨,凡是现场有问题,他都会叫上徒弟和施工员眼往下看,脚往下迈。起初有部分员工打起了马虎眼,总是找借口不想去现场,嬉皮笑脸地又说是熬夜了,又是要画图,他就会当即厉声训斥,员工们只得老老实实跟着到现场去。

640 (3).jpg

志如江海,贤则必成。工作20年以来,李忠贤敢于挑战自己,在一项项工程建设的任务中,精准找到困难突破口,逐个击破。他始终保持着知重负重、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,不断化压力为动力,化风险为机遇,化危机为生机,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。

640 (5).png

平塘大桥合龙

640 (6).png

现在的平塘大桥

世界桥梁看中国,中国桥梁看贵州,正是源于无数桥梁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对工程质量的高度专注,才会建成一座座世界级大桥,如今平塘特大桥才会成为新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成为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唯一实现包揽三大国际奖项的国内桥梁项目。